尼康(Nikon)顯微鏡以??精密光學設計、模塊化擴展性及智能軟件集成??著稱,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、材料分析、工業檢測等領域。以下從核心系統、操作流程、智能功能到維護規范展開詳解,覆蓋主流型號。
??一、核心系統構成與原理??
??1. 光學系統:尼康核心技術壁壘??
??無限遠校正光學系統(CFI)??
所有物鏡、鏡筒、目鏡采用平行光路設計,消除像差,確保從中心到邊緣的均勻分辨力。
典型配置:
??物鏡??:Plan Fluor(高透光率熒光)、APO CHROMAT(復消色差,用于多色成像)、WD 50mm長工作距離物鏡(工業檢測)。
??目鏡??:高眼點型(支持戴眼鏡用戶,視野直徑22mm)。
??多模式照明技術??
| ??照明類型?? | ??適用場景?? | ??關鍵配件?? |
| ??透射光柯勒照明?? | 病理切片、細胞觀察 | 鹵素燈12V/100W + 綠色濾光片 |
| ??落射熒光?? | GFP/RFP標記樣品 | 汞燈/LED光源+多波段濾光塊 |
| ??微分干涉相襯?? | 活細胞無染色觀察 | 沃拉斯頓棱鏡+偏振器 |
| ??暗場?? | 納米顆粒、表面缺陷檢測 | 環形遮光器+拋物面聚光 |
??2. 機械系統:精準穩定的基石??
??載物臺??:
右手低手位載物臺:8mm調焦行程,適合教學。
電動XYZ載物臺:行程200×200mm,重復定位精度0.1μm。
??調焦機構??:
粗微同軸旋鈕(每圈100μm微調),帶限位鎖防止物鏡碰撞。
電動Z軸:納米級步進,支持3D層掃。
??3. 數字化擴展模塊??
??相機端口??:C接口(標準)、FN接口(零像差中繼)。
??智能配件??:
??DS-Fi3相機??:2000萬像素CMOS,動態范圍78dB。
??NIS-Elements軟件??:驅動硬件聯控,支持多維實驗設計。
二、使用全指南
第一部分:基礎入門與明場觀察
這是每個新手都必須掌握的步驟。
第一步:開機與準備
1.放置環境:確保顯微鏡放置在穩定、無震動的臺面上,遠離陽光直射和灰塵。
2.連接電源:將主機、透射光源電源連接好。如果是熒光顯微鏡,還需連接汞燈或LED光源電源。
3.打開電源:打開顯微鏡主機和光源的電源開關。
第二步:放置樣品
1.制備樣品:將您的樣品(如細胞涂片、組織切片)標準地固定在載玻片上,并蓋上蓋玻片。
2.放置載玻片:使用機械載物臺夾片器將載玻片牢固地固定住。
3.選擇物鏡:從物鏡轉盤旋轉到較低倍的物鏡(例如 4x 或 10x)。切記:總是從低倍鏡開始!
第三步:明場照明調節(柯勒照明)
這是獲得均勻、高對比度圖像的關鍵,是尼康顯微鏡使用的核心技巧。
1.打開光路:將光路選擇桿推至“雙筒觀察”位置(如果適用)。
2.調節亮度:使用亮度調節旋鈕,將光強調到中等偏低水平(避免過亮損傷眼睛和相機)。
3.聚焦樣品:使用粗/微調焦旋鈕,直到能看到清晰的樣品圖像。
4.調節視場光闌:
找到視場光闌環(通常位于顯微鏡底座前方或側面)。
緩慢收縮光闌,直到它在視野中看到一個多邊形的邊緣。
使用聚光鏡的調中螺絲(通常是兩個一對),調節聚光鏡的位置,使這個多邊形的像居中并充滿整個視野。
最后,將視場光闌打開到剛好超出視野的邊緣。
5.調節孔徑光闌:
找到孔徑光闌桿(通常位于聚光鏡上)。
在觀察的同時,緩慢收縮孔徑光闌,您會發現圖像的對比度逐漸增加,但分辨率會下降。
將孔徑光闌調節到物鏡出瞳直徑的60%-80%。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是:收縮到圖像開始變暗,然后稍微打開一點點。切勿將孔徑光闌全部打開! 這是獲得最佳對比度的秘訣。
6.對中聚光鏡:完成上述步驟后,聚光鏡通常已經對中。如果不對中,重復步驟4。
第四步:觀察與記錄
1.切換物鏡:現在您可以切換到更高倍數的物鏡(如 40x, 60x oil)。高倍物鏡通常是齊焦的,切換后只需用微調稍作調整即可。
2.使用浸油:對于 100x 等油鏡,必須在蓋玻片上滴一滴浸油,然后才能將物鏡旋入油中觀察。使用后用擦鏡紙和清潔劑(如二甲苯)仔細清潔物鏡和載玻片。
3.圖像采集:如果您連接了相機,在軟件(如 NIS-Elements)中設置好曝光時間、增益等參數,即可進行拍照或錄像。
第二部分:高級觀察技術
在掌握明場后,可以探索更多技術。
1. 相差顯微鏡
用途:用于觀察未染色的透明活細胞(如細胞培養)。
操作:
配備相差物鏡(標有 Ph1, Ph2, Ph3)和聚光鏡上的相差環。
先使用明場柯勒照明調節好光路。
將聚光鏡轉盤轉到與物鏡相匹配的相差環位置(如 40x 物鏡對應 Ph2)。
取下一個目鏡,插入對中望遠鏡。
調節對中望遠鏡的焦距,直到能清晰看到物鏡后焦面上的相差環(亮環)和聚光鏡上的環(暗環)。
使用聚光鏡上的專用調節螺絲,使兩個環同心重疊。
移開對中望遠鏡,放回目鏡,即可觀察。
2. 熒光顯微鏡
用途:觀察用熒光染料或熒光蛋白標記的特定結構。
操作:
安全第一:佩戴防護眼鏡,避免汞燈光線直射眼睛。
開啟光源:打開汞燈或LED光源,并預熱10-15分鐘。
選擇濾色塊:在軟件或顯微鏡主機上選擇與您的熒光染料激發/發射光譜匹配的濾色塊組(如 DAPI, FITC, TRITC)。
尋找樣品:先用透射光(明場)找到您的樣品區域。
切換光路:將光路切換至“相機”或“熒光”路徑,關閉透射光。
采集圖像:在軟件中設置曝光時間,進行圖像采集。為了減少背景和光漂白,盡量使用較低的曝光強度和較短的時間。
第三部分:軟件操作 - NIS-Elements 簡介
NIS-Elements 是尼康顯微鏡的“大腦”。
1.圖像采集:主界面提供實時預覽、拍照、錄像功能。
2.多維實驗:您可以創建包含 XY位置、Z-Stack(Z軸層切)、時間(Time-lapse)和通道(多色熒光) 的復雜實驗。
創建實驗:在“ND Acquisition”或“Jobs”模塊中設置參數。
Z-Stack:設定掃描的起始和結束位置,以及步進尺寸,軟件會自動拍攝一系列不同焦平面的圖像,后期可進行3D重建。
Time-lapse:設定時間間隔和總時長,用于記錄細胞遷移、分裂等動態過程。
3.圖像分析與處理:
測量:長度、面積、熒光強度等。
計數:自動或手動計數細胞。
共定位分析:分析兩種熒光信號是否重疊。
反卷積:通過算法提升圖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。
第四部分:日常維護與保養
1.清潔光學元件:
使用洗耳球吹掉鏡片表面的灰塵。
如有指紋或油污,使用專用的擦鏡紙和鏡頭清潔液,從中心向外輕輕旋轉擦拭。不要使用其他類型的紙或溶劑!
2.防潮防霉:將顯微鏡存放在干燥的環境中,必要時使用防潮箱或干燥劑。
3.燈泡更換:
汞燈有使用壽命(通常2000小時),到期后需更換。更換后必須在軟件中進行燈泡對中,以確保光照均勻。
更換燈泡時務必等待其冷卻,并戴手套操作,避免皮膚油脂污染燈泡。
4.關機順序:
先將光源亮度調低。
關閉光源電源(特別是汞燈,關閉后不能立即重啟,需等待冷卻)。
關閉顯微鏡主機和電腦。
用防塵罩蓋好顯微鏡。
故障排除速查表:
| 現象 | 可能原因 | 解決方案 |
| 視野一片漆黑 | 光源未開;光路未正確切換;孔徑光闌關閉 | 檢查所有電源和光路路徑;打開孔徑光闌 |
| 圖像一半暗 | 聚光鏡或視場光闌嚴重偏離中心 | 重新對中聚光鏡和視場光闌(柯勒照明步驟) |
| 圖像模糊不清 | 物鏡上有污漬;未正確對焦;樣品封片太厚 | 清潔物鏡;重新對焦;檢查樣品 |
| 圖像對比度差 | 孔徑光闌開得太大 | 適當收縮孔徑光闌 |
| 熒光信號弱 | 錯誤的濾色塊;曝光不足;熒光淬滅 | 檢查濾色塊設置;增加曝光時間;尋找新鮮樣品 |

